|
科学家开发出灭鼠新方法,基因改造让老鼠不孕不育!能推广吗?提到老鼠,我想每个人都会油然而生厌恶之感,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”就是这种厌恶之情*贴切的形容。作为传统“四害”之*的老鼠,它们适应能力强、繁殖速度快,不但会大肆糟蹋农作物、粮食,啃食家具、墙体、纸张、衣物等等,而且还携带多种病原体,是引发传染性疾病的元凶之*。 自古以来,人类与老鼠之间,可谓展开了持续不断地对抗,人们想尽*切办法试图来杀灭老鼠,比如用工具和食物诱捕,用猫等天敌进行捕杀,用药物进行驱杀等等,但老鼠凭借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、机警的生活习性以及强大的繁衍能力,自始至终老鼠种群及数量,在地球上不见减少,反而越活越“滋润”。 为了有效地控制老鼠数量,并尝试从根本上使老鼠灭绝的目标,在生物科学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,*些科学家将目光放到了“基因改造”这个充满魔力和争论的技术上。 早在上世纪末的时候,英*《生物保存》杂志就新世纪灭鼠的新方法进行了展望,其中就提到了“转基因老鼠”,通过基因控制和编辑的方式,使其后代都变成雄性,并在基因的代际传递中进行遗传,从而达到使老鼠灭绝的目的。 2017年的时候,英*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更进*步,以老鼠为实验对象,尝试开发*种真正的“去X基因”的方式,目的是阻止雄性老鼠精子内出现X染色体。当携带有“去X基因”的老鼠被投放到鼠群内,后代真的只能是雄性,小老鼠长大以后再繁殖,后代也是雄性,长此以往,整个鼠群将没有雌性的存在,种群将无以为继。 近日,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又取得了新的突破,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在《美**家科学院院刊》上发表。这个研究团队所做的实验,主要内容是他们发明了*种看似非常“人道”的方法,通过基因干预和编辑的模式,来诱导雌性老鼠不孕不育。也就是说,用这种方法,老鼠种群内将不再会有新生力量诞生,过不了多久这个老鼠种群就将覆灭。 原本这项技术是专门针对传播疟疾的蚊子而开发的,就是此前在网络上引发大讨论的“转基因”蚊子。由于澳大利亚的鼠患非常严重,而且由此而引发的鼠疫差不多持续了150多年,所以,当地的科学家们非常急迫把这项“转基因”技术应用到控制老鼠身上。 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,是使用DNA编辑技术,来改变雌性老鼠的生育基因,使其发生根本性变化,从而达到个体的不孕不育。当*个老鼠群的种群基因通过这种改造后达到饱和,那么所有的雌性老鼠都将无法生育。相对于用毒药、化学品干预这类措施,科学家们认为对于鼠类来说,更“人道”化*些,而且还不会向环境中释放有毒物质,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。 当然,这种方法目前还没有真正地实施,仅处于概念论证阶段。不过,研究团队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,对这种全新的灭鼠方法进行了推演,模拟结果显示,大约只需要250只“转基因”小鼠,在20年内就能消灭*个独立岛屿上的20万只老鼠种群。如果想把时间提前,那就多投入*些,就是这么简单。 虽然这种灭鼠方法,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人类防治有害生物的新途径,但是从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程看,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动物身上,还带有很多伦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。 就像此前人们热议的“转基因”蚊子问题,虽然出发点是好的,但是通过若干次小范围的试验,发现了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基因的蚊子,出现了更强的耐受性,而且与其他蚊子繁衍出的后代,生存能力依然很强,这与当时科学家们的希望大相径庭。 同样地,对老鼠实施基因编辑,或许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,会不会让那些接受实验后的老鼠,产生更多的基因变异?这样的老鼠与“土著”老鼠繁衍出的后代,是否会有更强的耐受性?搞不好,整出个“超*老鼠”新的种群,对人类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。 再者来说,老鼠虽然惹人讨厌,坏事做尽,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,老鼠在食物链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,它们既承担着大量天敌食物来源的作用,同时也会吃*些小动物、昆虫以及野果等,再加上它们分布广泛、数量众多,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、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顺畅流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 假如地球上的老鼠全部灭绝了,那么不但处于食物链上层的众多动物,将面临食物短缺甚至饿死的风险,而且原本被老鼠种群压制的生物们,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衍,从而引发出新的生态问题,这种紊乱有可能在很长时间都不会恢复和稳定下来。 因此,现在人类要做的,是有效地控制老鼠蔓延、数量增长的趋势,使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*低,但措施的实施,必须要有*个前提,那就是不产生新的问题或者潜在的威胁,否则还不如不做,“转基因”老鼠就属于这样,需要充分地进行论证,切不可急功近利地去实施和推广。 |